自1950年IBM发明出磁盘储存装置以来,数据储存密度以及功耗就在不断改善,但是数据所能保存的时间却一直保持在大约10年左右。过了10年以后,无论保存得多好,一张DVD里面的数据估计也已经出现了不少损坏。而现在,研究人员已经制作出了理论上可以将数据保存百万年的碟片。
荷兰特文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制作出了一张光盘,理论上可以保存超过100万年。要达成这个效果,首先要从数据是如何老化的开始说起。一般来说,在数据的保存过程中,每个比特的数据都要和旁边的那个比特区分开来。而每比特的数据之间要区分开来,事实上是靠中间的能量屏障。如果要将数据改写,例如一个0变成1的话,就要有足够跨越能量屏障的能量。反过来,只要这个能量屏障足够高——例如,超过63kB·T,那么数据就可以保存超过百万年而不怕在保存过程中被化学反应破坏。
幸运的是,现代技术完全可以制造这么高的能量屏障,甚至更高也可以。研究人员的成果就是一张涂上了氮化硅保护层,并且蚀刻了无数线条的钨制光盘。
根据阿伦尼乌斯方程,在常温下保存100万年,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相当于在445K的温度中烤大约1小时。这张钨制光盘成功地经受住了这个考验,甚至到了848K的温度时才开始出现大规模的数据损坏。
虽然这次的实验中,各种条件都比较理想化,放到自然环境中估计没办法达到同样的效果,但是这次的实验为数据的长时间保存指出了一个方向。虽然如此,考虑到人类的早期电子数据其实不乏保存得相对完好,却因为仪器原因而无法读取的悲剧,小编还是脑补了一个小剧场:
“这个圆盘上面写着‘我将灵魂献给路西法大人’,是什么古代文明资料吗?”
“大概是最近挖出了不少的那种存储器吧,不过没人知道怎么读取数据……算了,扔掉挺可惜的,当古董收起来吧。“
(责任编辑:islan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