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三季度全球PC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名
腾讯数码讯(周硕)最近一次PC产品占有率数据公布,从整个Q3的市场份额数据来看,除了PC行业整体下滑趋势明显之外,台湾厂商更是令人大跌眼镜,以几乎崩盘的形式衰落。其中前五名分别排行第四和第五的Acer和华硕以分别以30%左右的销量递减。从厂商背景来看,下跌最为明显的皆为台湾厂商,甚至Acer CEO王振堂也因为公司业绩表现不佳而引咎辞职。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情况让台湾PC厂商一蹶不振呢?
刚刚引咎辞职的宏碁CEO王振堂
大环境影响 PC使用率在下降
首先从客观来说,目前的PC总体环境的确不佳,这是现实存在的。受到智能手机、平板以及智能化设备的普及,PC这个传统生产工具显得愈发的没有生命力。这与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在改变有着密切关系,现在已经几乎没有人因为想看一条微博而大费周章的开关电脑,类似的简单任务只需交给手机和平板来做就完全可以胜任,只有在复杂工作面前PC才能够显现出其存在价值,我们对PC的使用需求已经大不如前。当然PC的这种颓势是波及到整个行业的,每家厂商都会受到牵连,只是台湾厂商在抵御衰落大潮面前能力有限,表现除了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并不意味着其他PC厂商能够高枕无忧。
销售渠道,市场运作
做PC,一方面是做产品,一方面要有畅通广阔的渠道。显然在产品的本土渠道上,大陆厂商联想以及欧美厂商惠普、戴尔有着先天的市场规模优势。厂商本土对于产品的购买力在总体环境不佳的局面下对于稳定厂商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国大陆做的风生水起的联想显然懂得利用这样的优势,商用渠道有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持续的采购,在民用产品上可以保证2、3甚至更低级别市区乡镇的供货和售后服务,戴尔和惠普也是同样的道理。显然台系厂商在渠道方面面对市场更为广阔、渠道更为多元牢靠的三巨头来说显得更薄弱一些。市场和渠道的相对薄弱直接影响了台系厂商在风浪面前的抵御能力。
堪称超极本萌芽的MacBook Air
产品设计思路和影响力
从产品本身的角度考虑,台系厂商产品普遍设计上更为保守,也没有足够的噱头。面对契机,台系厂商对产品创新把握的敏锐度不够,信心也不足。对于如何造就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产品思考偏少。在产品的营销策略上也没有完全考虑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对于如何让产品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标杆缺乏手段。就中国本土市场,在这一点上联想当年的“彪悍小Y”的确值得台系甚至是戴尔和惠普厂商学习。如果台系厂商和国外厂商能够将产品的营销影响力做到如“彪悍的小Y”一样人尽皆知的程度,那么打开市场,提高销量可能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浪潮面前转身缓慢
实际上PC行业的疲态从2、3年前就已经显现的非常明显了。当苹果iPad销量连续创新惊人纪录的时候,PC厂商难道还天真的以为PC行业不会发生巨变吗?每个成熟的大厂商都应该有对局势预判的经验和能力,只是这一切来得太突然,让厂商们还来不及思考吧。包括联想在内的PC厂商实际上都表现出较为愚钝迟缓的反映速度,好在联想及时转型,从前年开始提出PC+战略,表现了对移动设备的重视,和转移产能逐步转型的决心。相比之下惠普反应也算快,开始发力平板领域,不过收效不明显,好在依靠原PC行业老大的实力撑住了。华硕实际上反应也很快,Transformer系列产品令人印象深刻,不过在市场表现上比较惨淡。而戴尔、宏碁......至少到今天为止,我们还没有在移动设备领域见到他们有什么令人振奋的表现。
唯一支柱是PC 产品结构单一
不光是PC厂商,所有行业的厂商都需要支柱,来帮助稳定企业不会受到大的波动。一个稳定的、不可替代性强的支柱业务是一个大型企业应该要具有的。联想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服务器、商用产品以及移动设备各方面在PC厂商中都是做的比较好的,联想几乎是唯一一个可以在商用机领域与惠普和戴尔竞争的企业,至少在中国市场是这样的。而惠普和戴尔依靠强大的服务器、商用产品,以及欧美消费者的认可和占有率也能够抵御这场风浪,即便他们没有像样的平板、也没有像样的手机。台系PC厂商有什么?什么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核心?是服务器?还是平板手机?都不是,答案只可能是PC!是的,台系厂商更多的重视PC产品,却没有一个根深蒂固,在关键时刻足以拿来保命其他品牌无可替代的支柱。这个问题在Acer身上尤为明显,大家都明白,把所有赌注都下注到一个号码上,如果赌赢了可能杯盘满盈,如果输了可能连裤子都得留下。PC行业不景气,让把所有赌注都押在PC上的Acer显得尤为慌张。
厂商们都在想什么又该怎么办
面对行业变革,厂商们都在想什么呢?可能这个问题并不难猜。联想会继续坚定的走在PC+的道路上,多元发展PC、平板和手机,逐渐将产能转移到移动设备上,同时依托中国得天独厚的市场优势继续走高。惠普在完成了又一次坑爹的收购之后,接连推出多款平板产品,惠普对于平板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提高,也许惠普该考虑如何打破目前的僵局了,比如推出手机。戴尔刚刚完成私有化,整个公司的状态还没有完全投入到这场PC厂商转型中,能够明显感到戴尔的步伐很缓慢,戴尔后续有什么动作也许直接关乎未来几年的走势。Acer面对突如其来的份额下跌,还没有做好任何准备,短期内推出能够震慑市场的移动市场的设备也显得很不现实,集团CEO王振堂又刚刚辞职。Acer正经历着自建立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华硕则是一个产品有想法产品构成也比较多元化的厂商,不过缺乏新的支柱领域以及移动设备只有呼声没有销量的困境相信华硕也无法在短期内解决,华硕现在需要做的应该是如何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而不是让它们躺在商店柜台里。
下一个没落的会是谁
在三巨头局面形成以后,格局短时间内应该都不会变化,能否止跌要看台系厂商接下来的应对。当然作为前三甲的惠普和戴尔同样不能掉以轻心,从整个Q3微弱的上涨幅度来看,仅仅只是持平状态,惠普和戴尔随时都非常有可能顶不住压力出现下滑,而与领头羊联想差距幅度增大。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惠普和戴尔的状况也都比较不好,都在依靠以前遗留下的基础吃老本。惠普刚刚让出老大宝座并继续展现下跌趋势,戴尔后续产品的跟进缓慢,份额与前两名差距比较大。所以实际上如果没有很好的调整,下一个出现明显衰落的厂商相信会是戴尔和惠普其中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