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强北网 电子行业B2B搜索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乐视超级电视S50严重超卖的背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1-23  来源:huaqiangnorth.com  作者:华强北网  浏览次数:464
核心提示:9分19秒!1万台现货超级电视S50销售一空,乐视却迎来了幸福的烦恼。10月23日,乐视TV的5位高管就22日乐视超级电视网上销售出现系

9分19秒!1万台现货超级电视S50销售一空,乐视却迎来了幸福的烦恼。

10月23日,乐视TV的5位高管就22日乐视超级电视网上销售出现系统异常,向用户公开致歉。同时,乐视CEO贾跃亭微博、乐视TV官微、乐视商城等也纷纷刊登相关致歉信。

22日中午12点,乐视TV开放1万台超级电视S50的现货购买,9分19秒后,订单量达到系统设定上限,购买渠道自动关闭。然而,经乐视核查,由于系统设计不足,导致实际订单量达到3.1万台,远超此前的备货和预期。而预售模式下当日18点前也预定8000多台,一天累计销量近4万台。

考验乐视的时候到了,面对如此巨大的生产及发货压力,乐视也不得不做出发货调整。至于此次超卖的原因,其实并不简单是表面上的系统问题,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棋逢对手

乐视VS小米,原本在各自领域做的风生水起的两家互联网企业,为了抢占客厅,到了必须一战的时候。

第一场对擂刚刚落下帷幕,第二场接踵而至。

继10月15日,S50与小米电视首次交锋后,10月22日,双方开始了第二次正面对擂。

乐视1万台现货S50用时9分19秒售罄,由于系统问题导致超卖2.1万台,预售8000多台,当天累计销量近4万台。如果对比抢购速度,小米的数据也不遑多让,2000台电视在2分59秒内被抢购一空。而在销量上,出错的乐视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两家互联网企业有关电视上的故事真正开始进入了刺刀见红的阶段。

横向的小米

在这场战役之中,乐视及小米从大概念来说代表着互联网势力,但细分去讲,乐视以及小米又分别走了两条不同的路。

其中,小米从手机到电视,以及传闻中的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系列硬件入手。通过自主研发,将硬件、软件进行融合。再在操作系统的MIUI进行系列型优化,从而期望在电视这个载体上以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

虽然雷军在业界一直有着雷布斯的称号,但是小米现在的模式与苹果的模式却是南辕北辙,现在的小米在核心模式上更像是三星的模式。

当初,三星依靠基于下游数字电视、显示器、笔记本、手机、存储器等系列数字化电子产品,在上游开发共有的与数字化相关的核心部件(半导体芯片、LCD)及核心技术,从而达到了今天的辉煌。

小米与三星一样,在做着横向整合,三星的核心在于与数字化相关的核心部件,而小米的核心则在于MIUI的操作系统。

而反观苹果,苹果的硬件工艺以及iOS系统自不必多言,苹果更可怕的在于其产品本身之外的服务链条,其中的AppStore,影音内容等从上至下的垂直整合。

在这条垂直整合的道路上,苹果与全球音乐、索尼娱乐等影音巨头经历了数次谈判,做出极大的让利从而拿到了一定的版权。

这种模式简单来看正是贾跃亭-“贾布斯”所想。基于这个想法,乐视常年以来一直在做着“拼图”战略。

垂直的乐视

其中乐视网、乐视影业提供产业链中内容的支撑,在优势尽显的情况下,乐视更是在今年耗资9亿元收购花儿影视进一步巩固内容优势。

而在影音内容另外一块的应用内容上,乐视LetvStore在拥有超2000款应用的情况下,在今年更是耗资亿元成立开发者扶持基金,继续开拓应用市场。

中国电商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张周平向地歌网表示,“乐视在后端上强大的支撑,将很好的支撑电视的全套产业链,在盈利模式上呈现多元化。”

同时张周平认为,乐视的官方商城也不能忽视,“乐视现在基本都是在自己的官方发售电视,购买电视这样大件产品的都是消费能力较强的人,基于这批用户乐视商城未来或许将可以有更多想象。”

另外,在整个网络视频行业带宽过T级仅三四家的背景下,乐视的总带宽已经达到了2T。

乐视的苹果模式以及小米的三星模式孰优孰劣暂且不好妄下评断,毕竟苹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三星同样成绩显著。

但小米的模式值得担忧的是,电视与手机不同,电视的本质需要内容来做支撑,而小米在这方面的劣势已经逐渐暴露。其中以湖南卫视、优土、迅雷为首的版权方近期对小米展开了连番诉讼更是很好的证明。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认为,电视业的竞争不再单纯是硬件之间的竞争,而是转变为以操作系统、内容、软件为平台的运营模式之间软实力的较量。

电视大战中,操作系统是核心之一,但是并不能完全依赖,况且相比于小米的MIUI,乐视的LetvUI并不落下风。

MIUI的系统在优势在于比较流畅,这主要是小米电视系统是基于手机MIUI平移过来。而乐视超级电视在交互体验、播放体验和UI界面上则是全方位的领先。

其基于“千万人不满,千万人参与,千万人研发,千万人使用,千万人传播”的CP2C模式正帮助超级电视的一天天长大,乐视TV副总裁张志伟介绍,“超级电视是一台每天在长大的电视,通过升级解决BUG,不断升级迭代,将用户的体验提升到极致。”

现货+预售PK“饥饿营销”

双方模式的不同导致销售模式产生了本质的区别。

目前乐视采用的是“现货+预售”的CP2C模式,按订单生产供货,发货周期依据预定订单量与实际产能动态调整。这种做法可以保证每一个用户在特定的时间内能够买到产品,但风险是,一旦电视需求量增加超过预期,将会导致供货周期延长,用户等待时间过长。

所以,乐视S50在因系统问题导致出现严重超卖问题后,紧急做出了物流发货调整。

据乐视相关负责人向地歌网表示,1万台S50现货下单之后就已经开始发货,超卖的约2.1万台在1周后发货,4周内发完,而进入预售渠道的消费者则在4周后开始发货,5周内发完。

真正考验乐视的还是产能,首批开放量产机1万台现货,却超卖2.1万台,预售通道又长期开放,如何在短时间内提升产能,最大化缩短本次发货周期才是重中之重。

反观小米,则一直采取着抢购的模式,从手机时代开始,小米的这种模式就被定义为“饥饿营销”。

小米官方对于这种指责给出了一个看似十分合理的解释,“产能不足、供不应求”。

暂且不论小米电视的产能以及供求关系,单从小米手机的概念出发来看,小米“饥饿营销”的指责并非毫无根据。

今年上半年,小米手机的销量达到了700多万台,对比这个数据现在大热的小米3在第一轮以及第二轮开放购买的量均为10万台。

小米的产能是否真的跟不上值得怀疑。

另外,目前在市场中小米3的黄牛价已经接近3000元,大量黄牛的存在使得本就稀少的供应更加难以落到消费者的手中。

某网友曾向地歌网表示,其购买小米手机经过了4次抢购都一一落空,之后就没有了之后。

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对于“饥饿营销”回应,“手机行业类似海鲜行业,要新鲜反应快,如果囤货可能把我们囤死。”

诚然如黎万强所说,但是电视配件同样是如此,在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年代,往往半年前的配件与半年后有着很大的区别。而小米手机此前也基本都是在后期才开放购买,价格却与首发的一致,“期货”论并不足为奇。

电视行业的转折点

此次乐视与小米的快速售罄,或将是整个电视行业的历史转折点。

尤其是乐视S50的销售成功,标志着垂直整合的乐视生态模式,颠覆了传统,得到了消费者充分认同,是消费者接受互联网CP2C直达用户模式的里程碑。

这是因为,现在消费者的主体已经逐步年轻化、互联网生活化。

而传统家电厂商因为种种问题反应迟钝,乐视与小米这样的互联网厂商,通过迥异的互联网模式、高性价比得以迅速崛起。

目前,乐视2D版S50售价2499元+490元,而小米47寸售价2999元。双方的售价看上去没有太多区别,都较传统家电厂商的产品价格低一大截,但有一点是乐视的490元是内容服务费用。第二年用户可自主选择是否付费,不付费用户依然可享有其他智能电视所拥有的功能和服务。

基于“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服务模式,乐视的收费模式多样,中国家电商业协会营销委员会执行会长洪仕斌表示,“为了进入客厅,白送都可以,因为乐视延伸的模式,支撑其的是四重盈利模式,不是靠产品本身。”

而小米电视的售价虽低,但是硬件盈利依然是小米重要的一块收入,但现在这个价格导致小米必然盈利微薄。

此外在物流配送方面,小米电视仅限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珠海7个城市用户购买,而乐视超级电视的免费配送范围多达全国172个城市,并还在不断拓展中,年底预计将会覆盖200个城市。

双方的大战已经开始,从前期来看小米凭借着品牌优势并未显得落于下风,但这是一条长线市场,大潮退后,才能看出谁在“裸泳”。

关键词背后电视乐视

(责任编辑:island7)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发表评论
0评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